“三教合一”中元节:儒道释都有它的故事

2017-09-05 14:29 凤凰国学
  • T大

导读: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,正值中国传统节日—中元节,人们习俗上称之为“七月半”、“鬼节”。说到“鬼”,你是否已感觉后背发凉了?这个鬼节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?其背后讲述了怎样的故事?让我们共同走近这个毛骨悚然却又充满温馨的文化节日,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。

资料图

儒家:幽幽相思苦,缕缕哀思愁

中国有传统三大鬼节:清明、中元、寒衣。每逢农历七月,人们习惯上称之为“鬼月”,谓此月鬼门关的大门常开不闭,众鬼可自由出入人间。农历七月十五,即为中元,俗称“七月半”,这是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,从张岱“西湖七月半,一无可看,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”便可知,与其他节日不遑多让。

中元节始于“目连救母”的故事,据《佛说盂兰盆经》记载,目连是一个孝顺孩子,他不忍母亲在地狱受苦,于是广施十方僧人,替母亲赎罪,最终将母亲解脱出来。此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,故事本身体现一种浓厚的孝道文化,宣扬“报答父母、生前为善”的信念。

幽幽相思苦,缕缕哀思愁。中元节最重要的习俗是祭奠先祖、慎终追远。祭祀活动在商周时期已有文献记载,《诗经》中第四十篇《颂》即是祭祀乐歌,反映的是人们最原始的祖先崇拜。另外,祭祀活动在我国几千年文化的演变中,与后来儒家所倡导的孝道文化融为一体,密不可分。

资料图

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源远流长,是在华夏数千年历史中孕育、诞生并发展起来的,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。所谓“百事孝为先”,“孝”作为一种文化体系、一种社会意识形态,体现一种最基本的亲亲关系,随社会的发展变迁而发展。

中元节,是沉重悲怆的代名词,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内涵,体现出双重意义:一是怀念祖先,慎终追远;一是发扬推已及人,救济众生的义举。孝,可理解为善事父母,而从深层意义上来说,孝更是一种伦理规范,一种处理宗族关系的方式,更是一种秩序的建立,精神的延续。祭祖,表达的是对先人的思念与缅怀,它是维持宗族关系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,可以说,祭祖正是这种宗族关系的一种反映,一个寄托。是孝道思想最好地表达。

传承孝道文化,弘扬民族思想。中元节是孝道文化的传承,是人们情感的载体。作为我国古代文化核心之一的孝道,受到儒释道三家的极力推崇,即使到了今天,孝道文化依然经久不衰。重视中元节,提倡传统孝道,对于我们的社会发展是大有裨益的。

中元节,是一个鬼神的节日,特殊而又神圣:一是给我们以历史感与使命感,让我们不忘先人遗泽,在追思中自勉、自强,不堕家声,不忝所生,传承高贵,恩泽后世;另一种意义就在于给我们敬畏感,让我们约束自己,善待他人,有所为有所不为。新时代对此节日的理解,应跳离“鬼神”的角度,持慈悲柔情,敬畏礼待,视死如生,抵达“人鬼和谐”的本位高度。

佛教:佛欢喜日,盂兰盛会

中元节发源一说还始于佛教,有普渡之习俗,称为“中元普渡”,后来民间更是将其发展为一种盛大的祭典,同时结合佛教、道教思想和仪式,称为盂兰盛会、盂兰胜会、中元法会、中元建醮等。

“盂兰”是梵文音译,意思是“救倒悬”,比喻三恶道(地狱、饿鬼、畜生)极苦!盆是汉语,为盛供品的器皿。用盆装各种洁净的百味美食,恭敬供养十方自恣僧众,能解救众生极重的痛苦。可见,盂兰指极苦,盆指解救,合起来就是“救苦”的意思,换句话就叫“盂兰盆”。

据《佛说盂兰盆经》记载:“目犍连尊者,证得六种神通的时候,想报答父母的养育深恩。”

唐·韩鄂《岁华记丽·中元》:“道门宝盖,献在中元。释氏兰盆,盛于此日。”

《辞源》“盂兰盆会”词条:“佛教仪式,每逢夏历七月十五日,佛教徒为追荐祖先而举行。后世除设斋供僧外,还加拜忏、放焰口等,曾相沿成习,后演变为民间祭祖日,家家追荐祖先亡灵,并有放河灯等活动,以超度亡魂野鬼。”

盂兰盆可以解先亡倒悬之苦。举行“盂兰盆会”是根据西晋竺法护译的《佛说盂兰盆经》而超荐历代祖先的佛事:佛陀住舍卫国低园精舍时,他的“十大弟子”中“神通第一’的大目犍连尊者,以道眼见其亡母生饿鬼道个,因没有吃的而瘦得皮包骨。目连为报母亲哺育之恩,心中难受极了。他便以体盛饭给母亲送去。可是,母亲左手抓钵,右手抢饭,饭还没有吃进口,就化成了火炭。目连悲号涕泣;跑去求教佛陀该怎么办。

目连救母(资料图)

尊者目犍连,虽然在佛弟子中,神通第一、神妙莫测、广大无碍,但用尽办法,始终无力救度罪根深结的母亲!尊者目犍连,赶紧祈求世尊,设法救母,并依教导,在七月十五日,用衣、食、住、行、医药等方面的用品,供养十方自恣众僧。以此功德力,仰仗十方大德僧的慈愿力、威神力加庇,终于救度出饿鬼道中的母亲。

从此,每年七月十五日,在民间广泛流传,成为相沿至今的重要传统节日——“盂兰盆节”或“盂兰盆会”。

道教:中元,祭祀地官的节日

中元节发源一说,还始于道教。道教全年的盛会分三次(合称为“三元”),认为“三元”就是天官大帝、地官大帝及水官大帝“三官大帝”的别称。正月十五为上元节(即元宵节),是天官生日,此时祭天举行赐福仪式;十月十五为下元节,为水官生日,此时举行祭水仪式,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。而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,为地官生日,传说这天地官下降,定人间善恶,赦免亡魂的罪,同时,这天农民庆贺丰收、酬谢土地,亦是满心欢喜之日。

《道经》载:“七月十五日,中元之日,地官校勾搜选众人,分别善恶……于其日夜讲诵是经。十方大圣,齐咏灵篇。囚徒饿鬼,当时解脱。”

资料图

综上可见,中元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,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,反映了人们的鬼神观念和宗教信仰,同时还彰显着中国文化的精髓——孝道文化。它不仅拥有佛教的宗教信仰,还有着我国道教的本土文化,此节日融合了儒释道三教思想,可谓异彩纷呈,内蕴深厚。

责任编辑人:李志明 PN032
热点新闻
精彩推荐
释放进入手凤首页

手机凤凰网 i.ifeng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