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经典故事
悟人生道理
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
《塞翁失马》与《刻舟求剑》的故事
塞翁失马
原文
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,马无故亡而入胡。人皆吊之,其父曰:“此何遽不为福乎?”居数月,其马将胡骏马而归。人皆贺之,其父曰:“此何遽不能为祸乎?”家富良马,其子好骑,堕而折其髀。人皆吊之,其父曰:“此何遽不为福乎?”居一年,胡人大入塞,丁壮者引弦而战。近塞之人,死者十九。此独以跛之故,父子相保。
译文
靠近边境的一个擅长术数的人,他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了胡人的住地。人们都为他担心。老翁说:“这怎么就不能成为好事呢?”过了几个月,他的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。人们都祝贺他。老翁说:“这怎么就不能成为祸害呢?”他家中有许多好马,他的儿子喜欢骑马,有一次骑马的时候从马上掉下来摔折了大腿骨。人们都来安慰他。老翁说:“这怎么不能成为幸福呢?”过了一年,胡人大举入侵边境,青壮年可以劳役的男子都拉开弓弦去作战。靠近边境一带的人死了十分之九。唯独他的儿子因为瘸了一条腿的缘故,父子俩得以互相保全。(之后就引起了“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”这个成语)
注释
1.塞上:这里指长城一带;
2.善术者:精通术数的人。术:道术,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术法,如看相、占卜等,这是迷信活动;
3.亡:逃跑;
4.而:连词,表承接。
5.胡:古代少数民族。
6.吊:慰问。
7.其父:即为上文中的“善术者”。父,老汉(老人),古代对老年人的尊称,(读第三声)。
8.何遽[jù]:怎么就;表示反问。遽,就。
9.福:好事。
10.居:这里指经过的意思
11.数月:几个月。
12.将[jiāng]:带领。
13.胡马: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马。
14.贺:表示祝贺。
15.富:形容词用作动词,有许多。
16.良马:好马。
17.好:爱好,喜欢。
18.堕:掉下来,摔下来。
19.髀[bì]:大腿。
20.丁壮:壮年男子,形容力气大的青年。
21.引弦而战:拿起弓箭去打仗。引弦,拉开弓弦。
22.十九:十分之九,意思是绝大部分。
23.跛:腿瘸。
30.善:擅长。
31.近塞:靠近长城。
32.引:拿起,举起。
33.折:断掉。
34.保:保全、保住。
启示
所以,有时候福就是祸,祸就是福,这样的变化是无止无尽的,这深奥的道理是不可预测的!
“塞翁失马”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。它告诉我们,无论遇到福还是祸,要调整自己的心态,要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问题,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变化。这样,无论福事变祸事,还是祸事变福事,都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。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,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。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。事物的福和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,要以辩证的态度去看待。
刻舟求剑
原文
楚人有涉江者,其剑自舟中坠于水,遽(jù)契(qì)其舟,曰:“是吾剑之所从坠。”舟止,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。舟已行矣,而剑不行,求剑若此,不亦惑乎?”
译文
有一个乘船渡江的楚国人(请注意特殊句式:介词结构后置句),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。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,说:“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。”船靠岸后,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,但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。船已经走(行驶)了很远,而剑不会随船而前进。用刻舟求剑的方法去找剑,难道不是很糊涂吗?
注释
1.涉--本指徒步过河,此指渡。
2.自--从。
3.遽--急遽,立刻,匆忙,表示时间很紧迫。
4.契--雕刻。
5.是--指代这里。
6.不亦惑乎--不是很糊涂吗?惑,迷惑,糊涂。“不亦......乎”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。
7.坠--掉落。
8.若--像。
9.是吾剑之所从坠--这里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。
10.楚--周代国名,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。
11.求--寻找
12.之--代词,代“剑”
13.其剑自舟坠于水,其:他的
14.遽契其舟,其:这
15.从其所契者,其:他
16.而置之其座,其:自己的
17.是吾剑之所从坠,之:结构助词,不译
18.行,此指移动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:世界上的事物,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,人们想问题、办事情,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,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。办事刻板,拘泥而不知变通是不行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