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朝唯一没有谥号的皇后 昔日情深却夫妻反目

2018-09-10 13:17
  • T大

各位朋友下午好!子渊之前曾给大家介绍过不少经历传奇的清朝皇后,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兴趣。一般来说,皇帝、皇后、亲王、大臣等人去世后都会授予谥号,以评定其一生功过。然而在清朝所有皇后中,却有一人十分特殊,死后非但没有得到谥号,就连葬礼也只是按照皇贵妃礼制进行,实在是可怜至极。

乾隆皇帝继皇后剧照

此人正是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辉发那拉氏(《清史稿》中误记为乌喇那拉氏),也是当下热播电视剧《如懿传》中女主乌拉那拉·如懿的历史原型。对古人而言,死后谥号极为重要,谥号是由后人根据其生前事迹及品德而给予的一个称号,基本具有“盖棺定论”的意味。古代谥号长短字数不受限定,或一两字,或二十余字,字数不定,各朝各代情况不同较为复杂。在唐朝之前,皇帝的谥号一般都只有一两个字,人们通常会以其谥号进行称呼,但在唐朝之后,帝王谥号字数越来越多,谥号也变得不再只是评价的文字,逐渐变成一边倒的溢美之辞。

康熙皇帝读书像

比如开一代盛世的康熙皇帝,后世尊其为“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”,其中“仁”字才是真正的谥号。通常情况下,皇后谥号也一般会含有皇帝谥号,以示这位皇后是某位皇帝的妻子。按理来说,清高宗纯皇帝乾隆第二任皇后那拉氏死后,也会得到与之相应的谥号,但由于某些原因,她并没有得到谥号,后人只能称其为“纯帝继皇后”。乾隆皇帝的多情可谓家喻户晓,那为什么与之相处数十年的皇后去世,他要特意下旨不加谥号、葬礼从简?这其中又有什么隐情呢?

宝亲王弘历及辉发那拉氏剧照

说起来,这一切其实都要怪辉发那拉氏本人。爱新觉罗·弘历还只是宝亲王时,辉发那拉氏经过选秀成为其侧福晋,夫妻俩很是恩爱。弘历登基后,将其封为娴妃,乾隆十年(公元1745年)又晋封娴贵妃。乾隆十三年(公元1748年),乾隆发妻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病逝,她以皇贵妃之位暂领六宫统摄大权。辉发那拉氏的册文中明确写道:“皇贵妃摄行六宫事,二十七月后即正位中宫”,这无疑说明辉发那拉氏暂摄六宫事务的27个月后,也就是乾隆十五年(公元1750年),辉发那拉氏正式被册封为大清皇后,从此入主坤宁宫。

乾隆皇帝南巡图卷(局部)

在短短15年内,辉发那拉氏能够从亲王侧福晋成为一朝皇后,乾隆皇帝显然对其充满喜爱。然而谁也没想到,辉发那拉氏会因为一件事惹得乾隆皇帝勃然大怒,从此日益不满。据史料记载,乾隆三十年(公元1765年),乾隆皇帝在第四次南巡途中,安排福隆安将皇后秘密从水路送回京师。南巡结束后,乾隆帝直接收回了辉发那拉氏手中的四份册宝,那时册宝相当于后宫嫔妃的身份证明,而这四份册宝包含了册封辉发那拉氏为皇后、皇贵妃、贵妃、妃的四次典礼所赏。如此一来,乾隆帝虽未直接颁布废后诏书,但辉发那拉氏已不废而废,皇后称号形同虚设。

清朝册封金册

那到底是因为什么事得罪了乾隆皇帝呢?《清史稿》中对此语焉不详,只是说辉发那拉氏忤逆了乾隆皇帝旨意,然后以剪发相威胁,结果导致乾隆皇帝从此对其产生厌恶之情。“三十一年七月甲午,崩。上方幸木兰,命丧仪视皇贵妃。”也就是说,在辉发那拉氏病死时,乾隆皇帝正在进行“木兰秋狝”,不仅没有返回京城,也没有为她加谥,就连葬礼规制也降为皇贵妃的等级。事实上,辉发那拉氏的葬礼甚至连皇贵妃礼制都不如,内务府档案显示其整个丧事仅用银207两9分4厘,十分简陋寒酸。当初相爱的夫妻,最后竟成反目“仇人”,着实令人感慨唏嘘。

参考文献:

《清史稿》

责任编辑人:李志明 PN032
热点新闻
精彩推荐
释放进入手凤首页

手机凤凰网 i.ifeng.com